《那不勒斯四部曲》:命运交织的灵魂对话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 读书笔记

人生的每一次跳跃,或许不是因为我们蹦的多高、看的多远,而是我们恰好拥有一种幸运,让我们畅通无阻地走在了自己想要的轨迹上。我们看起来在蜕变,在克服种种难题,历经挫折和煎熬,但最后你依然会到达一个注定的彼岸。不过有人不同,他走上的不是我们认定的那条成功的道路,但是他们还是会绽放自己的人生。这个意义只要她自己看到。她的心中永远桀骜不驯,她不会妥协更不会逃离,她会用尽全部力量去和强大的霸权抗衡,她会用另一种方式坚持着自己本该做的事。

同样出生在破旧的那不勒斯城区,莱农的父母给了她机会,她从那不勒斯的中学到比萨上大学,在佛罗伦萨和有威望的教授结婚生子,她从幼年到青年,见证了这个小城区的暴力、血腥、暗杀,以及很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将生命的光芒黯淡在和男人的纠葛、对子女的抚养之中。她前半生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为了证明她会跟城区里的女人不一样,她会摆脱这里的思想和一成不变的人生模式,她会因受到高等教育而拥有一种自由幸福的人生,她会比她的童年玩伴-莉拉更好地实现她未能做到的事。但是读的书越多,她便越难以理解世俗里的抗争,莉拉的抗争。城区所有的人都开始为当地的霸主权贵做事,包括莉拉为他们打工,自己的妹妹跟权贵结婚,自己的父母接受妹妹的婚事并赞赏她给家里带来了富贵,而不是常年在外的莱农。这些变化折磨着莱农,因为她不懂得在权贵势力的各方面垄断下,以及在国家混乱的政治形势下,多党统治的时局下,穷人的抗衡会让自己无以维持生计、甚至丧失性命。即使她在大城市过上了远离家乡、避开国家革命混乱的和平生活,但尼诺的出现,使她选择放弃现有的家庭,出于她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在现有的家庭中缺失的理解。这个自己从小暗恋的尼诺利用着他善于伪装出对女性表现出尊重的面孔和他也为其他女人表现出过无数次的疯狂迷恋,使莱农选择破裂自己的家庭,并跟随着尼诺回到她曾拼命要逃离的那不勒斯。可尼诺是个心无寄所的男人,他会重新回归自己的家庭,也会投身自己的事业,也会继续巴结可以为之利用的人获得更高的权利。莱农不得不回到自己出生的老城区,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和莉拉再一次成为邻居。终其一生,她的生命回到了原点,她重新忍受、并带着自己的后代适应这里的混乱与暴力,她曾讨厌的方言和故人。同时这里的生活、和莉拉的斗争也赋予她写作的灵感,除去那些名噪一时的小说,晚年她在这里看到的是正义的帕斯卡莱为革命而永远丧失自由、城区的霸权索拉拉兄弟离奇死亡、深受其害的好友阿方索(同性恋)在自我的斗争中结束生命,莉拉狂躁的哥哥吸毒而死,亲人与好友逝去、离开、失踪……她一路向前的人生因为中年重逢年少时未得到的人开始调头,她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陷入对尼诺的渴望,或许是爱而不得总是让人冲动,或许这也是她和莉拉斗争的一部分,或许她厌倦了自己婚姻中的猜忌和一成不变。她的生命旅程是对自己的救赎,是和城区的赌约,也是莉拉未完成的梦想。最终她随着自己写的那些书一起黯淡在这个日渐变化的世界,在这趟惊心动魄的旅途里,她接受着一切,莉拉的变化、自我的转折、家庭的变故,(她读书的意义是,即使她还是要承认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她要逃离的地方,但她可以接受一切的发生,没有一个决定让她后悔,“我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走一遭”)

与此同时,小学时代的莉拉也天赋异禀,但她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继续上学的机会,即使她用尽全身气力去抗争,但他还是被派去爸爸的鞋店工作。但这些,不能够阻挡她内心想学习的火。在她因自己平庸的生活刻意远离莱农时,她甚至比莱农更早地学习了她在学校的功课,她的与众不同展现在各个方面,她在鞋店也可以提出最新的创意,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鞋子,在面对城区那些权势对女人的霸凌时,她会站出来用刀对着对方,她的自我意识是如此强大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然而,这种独特的光芒在她16岁那一年引起了城区权贵的兴趣和求婚,在父亲和哥哥-两个趋炎附势的人的逼迫下,莉拉不得不妥协。她在这场糟糕的婚姻中抗争着爱和性,结果就是像那个年代大多数可怜的女人的一样受尽身体和精神上的屈辱,她的野性不仅没有在其中溃败反而日益绽放,在一次海边度假中,她在年轻的尼诺的诱惑下坠入爱河,逃离了那个表面光鲜的生活陷入穷苦和真爱,结果不久后以尼诺的辜负告终,她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和一个叫恩佐的工人在郊区的房子抚养他和尼诺的孩子,她在一个脏乱差的肉工厂-一个不赋予工人人权的资本主义压迫下做着最为辛苦的工作,几年后工厂在工人运动和混乱的大革命下倒闭,莉拉重新回到城区,通过妥协给权贵家族打工挣到一些本钱开了70年代的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计算机公司,此后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在莱农的家庭破裂事业失败时,她有很多的钱,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复杂的技术,经营着自己的企业,甚至给城区的很多人都解决了工作,成为了城区新的权贵,但她的财富却是干净的,而不像那些霸主的世代积累、压榨,她在那不勒斯奋斗一身就是为了用公平去打败索拉拉家族对城区消费上的垄断和作派上的肆意妄为。而命运却在这时又给了她重击,她的儿子被发现吸毒,很早就辍学,和恩佐所生的聪颖的女儿在4岁时就莫名失踪了。对女儿深深的爱和精心培育在与这突如其来的重创的碰撞让她变得暴躁易怒,她赶走了恩佐,变卖了公司,亲人一一逝去,这个城区的同龄人的生活和命运都在国家的巨大变革中分崩离析,她沉醉在探索她从未离开过的那不勒斯的历史、文化、变迁,她又像少年时一样去图书馆借最多的书,用电脑不停地敲下一些文字。她是不是也在写作?她是不是在与被迫卷入的意外斗争后重新想起了自我?莱农出版的书都渐渐消失在了时代巨轮中失去了读者,而莉拉,她精彩的一生,她承受的苦难,她用尽一生对自我命运、对时代不公、对地主财阀的反抗,想必会是一本永远畅销的经典……

莱农和莉拉的人生轨迹其实一直是交错并行的,比如莉拉小学时就写了一本书,而莱农后来的写作风格一直带有那本书的影响;莉拉在被迫辍学的日子一直在私下主动学习莱农的课程;莱农暗恋的尼诺选择了和莉拉私奔,但在中年时又意外以教授身份出现在莱农的高知家庭中;当莱农回到那不勒斯后,她让莱农住在楼上和她一起抚养孩子,她还用莱农的名义出版了一本抨击财阀的小说引起社会轰动,又或者说,在莱农与她暗自比较的时候,她一直在借用莱农的手去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学习、写作、爱情、抗争。她们的人生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教育的意义是去摆脱现实的困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该走的路。而不受教育也许会像城区的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也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蔑视不合理的规则并改变它们,在苦难和妥协与抗争的矛盾中历练、实现人生的价值。没有一种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是错的,包括让我遗憾的莱农回到家乡,其实她与不喜欢的原配生活下去只是躯壳上的安稳,而她真正的写作事业的灵感是那不勒斯赋予的;包括莉拉没有完成学业,她的野性和头脑能在乱世中得到真正的重生,这才使她用一己之力摧毁了城区世代称霸的家族;包括她们二人在对方人生关键时刻的出现与消失,观念差距上的斗争与鼓励,暮年时的分散,各自去追寻自己新的人生的启程;

没有我们白白经历的事,包括起起落落的成就和挫折,人生总是在盘旋前进着。没有一种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每件事对于人生的意义都只有自己明了。莱农的成功不是她上了多少学,写了多少书,而是在这个精彩纷呈的求学旅途中,她见到的充满希望的青年、上层社会、达官贵人、革命主义者、大城市的一切和自己贫寒出生之间思想的融合,她接受自己对感情的错误判断和人生的倒退并在回归中重启;莉拉的成功在于即使她只毕业于小学但她一生都在为自己那不顺从的、超出时代的思想在落后的环境下挣扎,她没有被任何一次巨浪卷席,她是设计师、是艺术家、是工人、是程序员,在每一种不同的可能下她都通过堪称痛苦的自我救赎来实现她的革命。她们的一生都在创造意义,她们没有衰老,她们始终用写作、用高贵的思想,在不同的阶段互相支撑激励着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